当前位置:首页>莞聚头条>正文

歼-36六代机低空首秀细节曝光:双座布局与镜面涂层的技术革命‌

时间:2021-04-27作者:小赵阅读:66分类:莞聚头条

  超低空突防首秀:歼-36公路掠影引全球关注‌

  近日,中国第六代隐形战斗机歼-36在成都某机场周边进行低空飞行测试时,被近距离拍摄到一段罕见视频。画面显示,该机以超低空姿态横穿机场外围高速公路,展开起落架准备着陆,其庞大的双轮起落架结构、分裂式舵面以及独特的并列双座舱设计清晰可见,引发美国“战区”频道等外媒深度解读。

  颠覆认知的“超重型”设计‌

  双轮起落架暴露吨位秘密‌

  歼-36的三个起落架均采用双轮结构,远超现役五代机歼-20和F-22的单轮配置。以F-22最大起飞重量38吨为参照,双轮设计暗示歼-36或突破50吨级门槛,成为全球首款“超重型六代机”。美媒推测,其载弹量与燃料携带能力可能对标冷战时期F-111战斗轰炸机,但通过三发布局(视频可见三台发动机尾喷口)和DSI进气道优化,兼顾高速巡航与低可探测性需求。

  六代机座舱革命:并列双座布局赋能协同作战‌

  视频中,歼-36宽阔的机头与流线型座舱盖引发热议。外媒分析称,其采用“并列双座”设计,两名飞行员可实时共享态势感知数据,高效处理无人僚机指挥、电子战压制及多域协同任务。这一布局与美军六代机NGAD的单座倾向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中国对“人机协同”和复杂战场信息融合的高度重视。历史上,F-111、苏-34等战斗轰炸机曾采用类似设计,但歼-36将其升级为全域作战的“智能决策中枢”。

  隐形技术再突破:镜面涂层或改写红外对抗规则‌

  视频中,歼-36背部进气口附近出现大面积浅色块,美媒推测其为“镜面隐形涂层”测试区域。此类涂层通过反射环境光波降低红外特征,可削弱敌方IRST(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探测效率。此前,美军F-117、F-22均进行过类似实验,但歼-36或率先实现工程化应用。若技术成熟,将弥补传统隐形战机在红外频段的短板,构建雷达-红外-可见光全频谱隐身能力。

13.png

  动力系统革新:三发布局支撑未来战场需求‌

  不同于五代机的双发配置,歼-36搭载三台发动机的设计引发技术猜想:

  高速突防‌:三发推力或突破30吨级,支持长时间超音速巡航;

  电力保障‌:为激光武器、量子雷达等高能耗设备提供充沛能源;

  冗余安全‌:单发故障时仍可维持战斗机动能力,提升战场生存率。

  六代机竞赛格局生变‌

  美媒承认,歼-36已进入“多频段隐形技术”实战测试阶段,而美国六代机NGAD(F-47)仍处概念设计期。其镜面涂层、三发动力等创新表明,中国在六代机研发中正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制定”。随着歼-36原型机试飞进度加速,全球空战规则或将迎来新一轮颠覆。

  结语‌

  从公路低空突防到镜面涂层细节,歼-36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刷新六代机的技术想象。这场跨越代际的空中博弈,正在重新书写大国军事科技的竞争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