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东莞道滘镇以 “粽是道滘好” 为主题,拉开广东省 “百县千碗” 暨第三届道滘粽子文化消费节帷幕。超 30 场主题活动将持续 1 个月,涵盖龙舟过弯竞速、游龙趁景、才艺比拼、游园会等,借 “美食 + 文旅” 模式,再掀消费热浪。道滘裹蒸粽作为广东省级非遗、首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正凭非遗魅力,开拓产业新局面。近年来,道滘镇聚焦 “粽” 字做文章,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非遗传承等方面精准发力,打出一套漂亮的发展 “组合拳”,让这张岭南美食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道滘镇素有 “中国特色食品名镇” 之称,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 “道滘粽” 堪称主角,它不仅承载着乡愁记忆,更展现出岭南水乡的文化底蕴。粽子文化消费节开幕当日,南城村大草坪的粽子集市热闹非凡,40 多个摊位粽香四溢,经典款与创意新品争奇斗艳。据了解,双黄咸肉粽、枧水豆沙粽销量稳居前列,黑松露鲜肉粽、烧鹅粽等新口味也吸引众多食客尝鲜,迷你粽子更是成为亲子家庭的心头好。一位香港游客陈先生连吃三口传统口味粽子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童年时的味道!” 集市上,粽子价格大多在每个 5 - 10 元,高端粽子售价稍高。不少商家还开启直播带货,拓宽销路。今年,现场特别设置东西部协作助农展区,云品家云平台携手广东对口协作地区的十余家企业,通过 “助农粽” 项目,推动道滘粽文化与农产品产销对接,既推广了本土美食,又促进了区域协作,让粽香飘向全国。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 “巧手出粽” 道滘粽包粽大赛也于当天举行,本土 15 家粽企选派的 20 名专业高手同台竞技,还有 20 组亲子家庭上台体验。他们手法娴熟,铺叶、抓料、包裹、扎绳一气呵成。来自东莞市莞瑞食品有限公司的叶银欢在 10 分钟内包了 31 个粽子,勇夺一等奖。她谦虚地说:“每个端午季我都在工厂专职包粽,平时也坚持练习,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不远处的河道上,一场 “乘龙快婿・一见粽情” 水上婚礼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该活动以道滘水乡风貌为依托,融合龙舟文化、非遗民俗、岭南婚俗,打造 “水为媒、舟为聘” 的沉浸式水上集体婚礼,传递 “百年修得同船渡” 的美好寓意。6 对新人在众人见证下,浪漫演绎古韵今情。其中,来自国外的新人 Ben 和 Kate 用 “amazing(惊喜)” 形容这次体验,Ben 表示完全沉浸在文化氛围中,这段经历将永生难忘。新郎黄帅来自湖南,通过人才政策来莞工作已有四五年,新娘陈女士来自江西,她表示一直向往水上婚礼,这次体验超乎想象,真切感受到了中式婚礼的浪漫。
这不仅是一场文化与消费的双重盛宴,更是展示道滘城市魅力的窗口。今年道滘粽子文化消费节以 “粽是道滘好” 为主题,通过跨界融合、数字赋能、品牌联推等方式,进一步聚集人气,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增进民生福祉。
在现代转型方面,老味道正焕发出新的产业活力。近期,2025 年 “十大道滘粽手信” 和 “十大道滘创意粽” 榜单揭晓,从精美的包装礼盒到创意产品组合,不仅体现了传统美食的 “抱团” 发展,更反映出道滘粽产业正逐步从传统 “小作坊” 向现代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以 “后起之秀” 东莞市莞瑞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其黑松露鲜肉粽今年迅速 “出圈”。公司总经理黄荣斌介绍,这款新品不仅在东莞畅销,在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也备受青睐。面对市场同质化竞争,该产品选用意大利进口黑松露,将高端食材与非遗工艺相结合,成功闯入 “高端礼盒” 市场。作为道滘粽产业的龙头企业,佳佳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也推出 4 款新品,分别是黄米粽、野米粽、酱香鲍鱼粽、金丝蜜枣粽。去年推出的梅菜蛋黄鲜肉粽还荣获 2024 年全国粽子文化节特等奖。公司总经理叶建均表示,企业基本每年都会推出几款新品,同时淘汰几款旧品,以保持产品活力,目前产品种类控制在 20 多款,生产压力适中。佳佳美还是 “非遗技艺 + 标准化生产” 的典型代表,除裹粽子仍保留纯手工制作外,分料、洗粽叶、煮粽子、无菌包装等环节均采用自动化设备。企业已通过 HACCP、ISO9001 等国际认证,确保标准化生产,根据市场情况,目前日产能保持在 3 万 - 5 万条,最高可达 10 万条。聚上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则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品质把控作为经营优势之一。该企业由本地人创办,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做粽子,去年正式设立粽子工厂。由于同时经营食材配送业务,依托自建种植基地和生猪分割场,能从源头保证粽子食材的新鲜度。负责人许金花表示,他们选用公司种植基地的本地优质糯米和当日宰杀土猪的五花腩肉,只有优质天然食材,才能还原道滘粽的地道风味。目前,聚上品订单量已达 50 万条,预计今年总订单接近百万条。在保留道滘粽 “咸甜平衡、油润不腻” 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企业针对南北方客户口味差异进行改良,还推出杂粮低脂粽、紫米板栗粽等兼顾健康与口感的新品,使省外订单占比提升至 40%。越来越多的传统 “小作坊” 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转型。目前,道滘打造了 50 余家规模的传统粽子小作坊集聚区,拥有佳佳美、美嘉美、御海食品、聚上品、济川食品、莞瑞食品等规模化粽子工厂。早在 2022 年,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就联合道滘镇探索建立传统特色食品 “集中管理” 新模式,推动建立传统粽子小作坊集聚区,采用 “一个中心,多点经营” 的集聚模式,统筹食品安全检测,运用 “互联网 +” 线上监管系统,将全镇传统粽子小作坊纳入统一管理,有效填补了季节性食品小作坊 “集中管理” 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为了让道滘裹蒸粽从 “节日限定” 变为 “日常消费”,普遍采用高温消毒杀菌包装方法,经过超 120℃高温杀菌和真空包装,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情况下,大大延长了保质期,能以新鲜状态送到全国各地。
在守艺传承方面,老手艺点亮了城市名片。道滘裹蒸粽不仅是撬动舌尖经济的关键支点,更是当地文化积淀与传承的名片。2012 年,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3 年,佳佳美荣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称号;2024 年初,道滘裹蒸粽入选首批广东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此外,道滘还建成大湾区首个裹蒸粽文化馆,让这份岭南味道的故事为更多人所知。李志平是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传承父亲李绍基的技艺,成为道滘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做粽的个体户。凭借用料精良、制作用心和良好信誉,“志平裹蒸粽” 生意越来越好,一直经营至今。李志平认为,道滘粽不仅是美食,更是一门传统手艺,难以被机器替代,手工虽没有流水线的速度和精确标准,但工人娴熟的手工 “记忆” 能包出纯粹的味道,让粽子多了一份人情味儿。2010 年,李志平将生意交给女儿李玩章经营,李玩章借助电商平台,注册微信公众号推介自家粽子,进一步拓宽了销路。而佳佳美的创始人,是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卢细妹。她表示,会致力于本土特色美食的研发与传承,以基地为依托,通过技艺基础知识与实地操作相结合,培养年轻技艺人才,让他们承担起传承的历史重任。如今,叶建均继承母亲卢细妹的家业,正致力于推动非遗项目数据化、标准化、年轻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