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聚头条>正文

东莞海关公开遴选涉案货物无害化处置单位

时间:2025-07-08作者:百晓生阅读:7分类:莞聚头条

  东莞海关公开遴选涉案货物无害化处置单位

  东莞海关近期发布2025年第7期公告,拟对查获的一批涉案货物开展无害化处置单位公开遴选工作。此次遴选旨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关涉案财物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要求,通过规范化流程筛选具备资质的环保企业或专业机构,确保手表、充电器、控制器等共计354件涉案货物(数据源自公告)的处置过程既合法高效,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硬性标准。

  一、遴选背景与政策依据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治理要求的双重升级,海关查获的侵权假冒商品处置已成为执法闭环的关键环节。东莞海关此次行动直接呼应《关于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环境无害化销毁工作的通知》的具体部署,将43块仿冒手表、287个充电器等涉案物品的处置任务,转化为一场环保技术与合规能力的“竞标赛”。值得注意的是,参与单位需同步满足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地方性标准,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有跨区域同类项目的经验,还需熟悉珠三角地区特殊的环保监管细则。

  二、货物明细与处置难点

  公告披露的货物清单显示,此次待处置物品涵盖电子产品、饰品等多类别,其复杂性堪比“微型电子垃圾处理厂”的日常负荷。例如287个充电器可能含有重金属成分,若简单填埋或焚烧,将导致土壤污染风险;而43块手表的金属表带和电池组件,则需专业拆解以避免有害物质泄漏。这要求处置单位必须配备分类拆解、化学中和、物理破碎等全链条技术能力,同时建立实时监测系统确保污染物零排放。

  三、资质要求与申报要点

  有意向的企业需提交加盖公章的法人营业执照、无害化处置方案等9类文件,其中处置方案被特别强调为“技术标书的核心”。东莞海关将通过方案评估企业三方面能力:一是工艺流程是否覆盖“从入场到降解”的全周期;二是应急机制能否应对突发污染事件(如酸液泄漏);三是历史案例是否证明其具备同等规模货物的成功处置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材料需密封提交,这种“盲评”机制杜绝了人为干预可能,凸显海关对流程公正性的严格要求。

  四、环保效益与行业示范价值

  通过此类遴选,东莞海关正构建“执法+环保”的双重标杆。以287个充电器为例,专业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约15公斤铜材和3公斤塑料(按行业平均值估算),相当于减少200立方米矿产开采的生态破坏。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公开竞标模式为全国海关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既避免了过去委托第三方时的合规争议,又通过市场化竞争倒逼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据业内人士分析,符合条件的企业有望借此进入海关系统供应商名录,获得长期合作机会。

  五、时间节点与参与指引

  本次遴选未在公告中明确截止日期,但参考往期惯例(如2024年第14期公告),企业通常需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准备。建议意向单位重点打磨处置方案的技术章节,例如针对电子类货物可采用“低温破碎+静电分选”工艺,并附上欧盟RoHS认证等国际标准佐证能力。东莞海关将在材料初审后组织现场勘查,最终入选单位须在签订合同时承诺实现95%以上的资源化利用率,这一指标远超普通工业废物处理标准。

  此次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海关系统将环保合规从口号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指标。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可能是拓展跨境绿色服务的新契机;对环保公司来说,则是技术实力的一次权威认证。各相关单位应把握政策窗口期,通过参与遴选既履行社会责任,又抢占新兴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