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莞爱铜行:东莞市中堂镇与松桃东西部协作结对交流活动纪实
东西部协作的“山海情”新篇章
6月12日至13日,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庆云率团赴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两天的东西部协作结对交流活动。这场以“粤黔协作·莞爱铜行”为主题的合作,不仅是两地政府层面的常规互访,更是一次围绕产业振兴、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深度对话。正如宣传片《情越山海抒画卷》所呈现的,自2022年东莞虎门组团与松桃建立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已通过“多批次、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动,将东部沿海的开放动能注入西部山区的振兴脉络。

从会议室到田间地头:协作蓝图落地生根
在松桃县行政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双方聚焦“铜仁所需、东莞所能”的原则,梳理了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等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中堂镇考察团实地走访了松桃的产业园区与乡村振兴示范点,从传统村落保护到中药材种植基地,东莞的技术经验与松桃的资源禀赋不断碰撞出合作火花。例如,在碧江区产教融合双创中心,两地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正成为培养本土化专业人才的摇篮。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模式,被当地干部比喻为“既送鱼竿,又教钓鱼”。

产业协作的“梯度转移”实验
8月,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陈庆松带队再赴铜仁,推动协作向纵深发展。松山湖考察团调研的南碧共建产业梯度转移示范园,是两地探索产业链互补的典型案例。东莞企业将膳食管理、商贸物流等成熟产业链条延伸至松桃,而松桃的黔货出山、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则通过东莞的消费市场“借船出海”。这种“东部研发+西部生产”“东部市场+西部资源”的协作框架,不仅降低了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成本,更让松桃的农产品像“坐上高铁”一样加速对接大湾区市场。

人才共育:打破发展困局的“金钥匙”
协作的核心在于“人”。东莞向松桃输出了医疗、教育、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团队,通过“带徒弟式”的传帮带,帮助当地突破人才短板。例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的莞铜篮球公园项目,将东莞的体育产业经验与松桃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产教融合”的鲜活样本。一位参与交流的东莞专家坦言:“协作不是单向帮扶,而是互相学习——松桃的生态智慧同样值得东部借鉴。”

展望:从“结对子”到“蹚路子”
从虎门、中堂、麻涌、沙田等镇街与松桃的“多对一”协作网络,到两地共建的消费协作平台、劳务对接机制,莞铜合作已从最初的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驱动。未来,随着黔货出山专列、文旅联合推广等项目的落地,东西部协作的“莞铜模式”或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范本。正如一位松桃干部所说:“山海虽远,协作让彼此成为发展的‘合伙人’。”

(注:本文部分案例及数据综合自两地政府公开交流活动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