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管理为笔,绘就“精致石龙”新画卷
清晨的阳光洒在石龙镇的主干道上,环卫工人正手持高压水枪冲洗路面,绿化带的灌木被修剪得整齐划一,曾经堆积在龙林一街的无主废弃物已不见踪影……这一幕幕场景,正是东莞市石龙镇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督导工作的缩影。今年以来,石龙镇以《东莞市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硬十条”》为行动纲领,通过高位督导、精准施策、长效管护,推动城市面貌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提升,为市民打造洁净、有序、宜居的“魅力名镇”。

高位督导:以“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
5月19日,石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炜率督导组深入主干道路及交通枢纽站周边,现场检查市容环境整治进展。督导组对标“硬十条”要求,重点排查卫生死角、绿化管护、市政设施等问题,并当场协调城管、环卫、社区等多部门联动整改。这种“行走式督导”已成为石龙镇的常态化机制——城管分局通过高频次巡查,逐街逐巷找短板,确保问题“发现一处、整改一处”。

“城市管理像绣花,一针一线都要精准到位。”石龙城管分局长向国华在采访中强调。为提升执法效能,分局于2023年启动季度轮训机制,通过模拟执法场景、剖析典型案例,强化队伍的专业能力。例如,针对“六乱”(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等)顽疾,执法人员不仅加大巡查力度,还创新采用“劝导+执法”模式,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冲突。
精准施策:从“边边角角”到“全域覆盖”
翻开石龙镇的整治清单,细节之处尽显匠心:环升街的破损井盖48小时内更换完毕,西湖三路的积存垃圾实现“日产日清”,背街小巷的“蜘蛛网”线缆被逐一规整。这些变化得益于“全域保洁”机制的落地——环卫公司绩效考核与保洁质量直接挂钩,促使企业增加人手、延长作业时间,甚至动用小型机械清洗人行道缝隙,让灰尘无处藏身。
绿化提升则是另一大亮点。石龙镇将“增绿提质”与“文化赋能”结合,在主干道两侧种植花期错落的观赏植物,形成“四季有景”的生态廊道。同时,通过增设休闲座椅、艺术花箱等“城市家具”,把原本单调的街头角落变为市民休憩的“微客厅”。一位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感慨:“以前路边杂物多,现在散步就像逛公园!”

长效管护:让“一时美”变“长久靓”
如何避免整治成果“回潮”?石龙镇的答案是:制度创新+全民参与。一方面,城管分局建立“问题台账销号制”,对整改情况“回头看”,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另一方面,发动社区志愿者担任“环境监督员”,用“随手拍”曝光问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共治格局。
此外,石龙镇还将环境意识培养融入日常。例如,在校园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在社区举办“绿色生活达人赛”,潜移默化中提升市民的环保责任感。正如镇长张炜所言:“城市品质的提升,既需要政府‘硬投入’,也离不开市民‘软支持’。”

结语:迈向“精致石龙”的下一程
从督导到落实,从整治到维护,石龙镇的市容环境提升工作如同一场“接力赛”,每一棒都跑出了加速度。如今,走在石龙的街头,整洁的道路、葱郁的绿意、有序的市容,无不诉说着这座城镇的蜕变。未来,石龙镇将继续以精细化管理的“匠心”,雕琢城市的每一寸肌理,让“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