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聚头条>正文

习语丨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时间:2024-08-07作者:东莞小张阅读:30分类:莞聚头条

QQ浏览器截图20250408152823.png

【家风传承篇】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乡亲们见面不问'吃饭了吗',而是问'喝汤了吗',一碗稀汤就是一顿饭。"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山东代表团忆苦思甜时,用质朴乡音还原了艰苦岁月的生活场景。当会场响起会心的掌声,总书记深情讲述:"碗里饭粒要捡干净,这个规矩从父亲那辈就立下了。糟践粮食,良心过不去啊!"这份刻进血脉的节俭观,化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正定调研时旧军装配自行车,在宁德任职时与干部同吃大食堂,到河北考察时坚持四菜一汤,在梁家河与乡亲围坐吃荞麦饸饹,处处彰显"吃苦在前"的作风传承。 【制度革新篇】 2012年冬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八项规定,将"厉行勤俭节约"写入执政准则。总书记以身作则划定红线:出访住宿不求豪华但求整洁,接待宴请严格标准,甚至精细计算外访住宿天数。面对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他痛心疾首:"想到困难群众,怎能容忍'舌尖上的浪费'?"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总书记反复告诫:"就算家底厚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决不能丢!"2021年中央党校开班式上,他更以"计划不到一世穷"的俗语警醒干部,要求保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的政治本色。 【精神赓续篇】 党的二十大闭幕甫始,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集体奔赴延安。抚触杨家岭的粗布军装、端详枣园的粗瓷饭碗,总书记带领大家重温"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历史密码:"就算将来吃穿不愁,自力更生的精神永远不能褪色!"这既是对红色基因的致敬,更是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当我们凝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阜平考察时的晚餐菜单(红烧土鸡块、烩菜、蒜薹炒肉、茼蒿、冬瓜汤),看见的不仅是四菜一汤的标准,更是一个百年大党永葆初心的精神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