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聚头条>正文

东莞如何打造湾区智造样本

时间:2016-01-25作者:百晓生阅读:17分类:莞聚头条

  

  在2023年前三季度,东莞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这一数字背后,是东莞从“世界工厂”向“智造名城”跃迁的坚定步伐,也是政策、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力的结果。

  政策赋能: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东莞的转型并非偶然。2023年,当地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不少于40个智能工厂(车间)”的目标,并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为实现这一目标,东莞搭建了多层次的服务支撑体系:华为、思爱普等全球科技巨头被认定为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本地培育的4家促进中心和76家服务商(含49家本土企业)则形成了“全球技术+本地化服务”的生态网络。这种“大动脉+毛细血管”式的布局,让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能找到适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政策工具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例如,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试错成本;对采用新技术改造的企业,直接给予省级资金支持。这些举措如同为转型企业装上“缓冲垫”,显著提升了改革意愿。

  技术驱动:AI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并进

  在技术层面,东莞的布局极具前瞻性。到2027年,全市计划调度超10000P智能算力(相当于每秒可完成100亿亿次计算),打造10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场景。这相当于为制造业安装了一个“超级大脑”,让机器视觉、智能质检等应用从概念走向车间流水线。

  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制造业攀升价值链的关键推手。设计服务、现代物流、工业电商等领域的融合,催生了“1+1>2”的效应。以工业设计为例,东莞企业通过嵌入用户大数据分析,将传统家电升级为智能家居终端,产品溢价率提升30%以上。2027年前培育100个亿元级电商品牌的目标,则进一步凸显了数字化对销售端的重塑力。

  产业集群:松山湖与专业镇的协同崛起

  区域发展格局上,东莞呈现出“高地引领+全域开花”的特征。松山湖科学城作为科创引擎,2024年已汇聚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其GDP、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持续领跑全市。这里如同东莞的“创新心脏”,为周边输送技术、人才与资本。

  而北滘镇等专业镇则展现了另一种转型路径。依托美的等龙头企业,北滘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白色家电产业链,产值占全国10%。这类“隐形冠军”集群通过数字化改造,将生产周期缩短20%,库存周转率提升35%,证明传统产业也能焕发新动能。

  挑战与展望:从“千亿”到“万亿”的路径

  尽管成绩显著,东莞仍面临转型深水区的挑战。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认知差距、跨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化,东莞有望在智能机器人、工业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形成突破。

  站在2025年回望,东莞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政策为杠杆、技术为支点、产业集群为依托,制造业完全能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撑杆跳”。当千亿产值成为新起点,这座城市的下一站,或许是打造全球智能制造的“湾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