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邑文脉>正文

东莞在场证明艺术展亮相北京 李景湖装置作品诠释城与人的共生史诗‌

时间:2020-03-02作者:百晓生阅读:152分类:莞邑文脉

  

  近日,东莞大型当代艺术展“我在!一座城和两亿人的在场证明”在北京X美术馆启幕。展览以19件装置艺术作品为核心,通过流水线机械与市井生活元素的交织,呈现东莞作为全国第15座“双万”城市(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对“人-产-城-文”协同发展的深度思考,致敬改革开放以来超2亿外来奋斗者对城市文明的贡献‌。

  展览内容:机械与人文的视觉交响‌

4.png

  本次展览主展区聚焦东莞本土艺术家李景湖的装置艺术创作,涵盖《白云》《瀑布》《海浪》《数星星》等享誉国际的代表作,以及专为本次展览创作的《英雄》《不朽》《青春》等新作‌。作品以流水线零件、工业废料、生活旧物等“东莞制造”元素为材料,重构城市记忆与工业美学的时空对话。例如,《海浪》以层叠的透明塑料片模拟工业浪潮的涌动,隐喻劳动者集体力量对城市发展的推动‌;《英雄》则以流水线机械臂与日常用品结合,探讨工业化进程中个体生命的价值‌。

  艺术家视角:从“无名者”到城市精神代言人‌

  李景湖作为东莞城市化进程的亲历者与记录者,其创作始终扎根于工业文明的肌理。早在2017年,他便以《风调雨顺》等公共雕塑突破传统艺术边界,用可互动的装置赋予城市空间生命力‌。本次展览中,他进一步以《你装饰了谁的梦》《同一个宇宙》等作品,将流水线机械的冰冷质感与市井烟火的热烈气息并置,形成对“人产城文”共生关系的哲学凝视‌。

  展览意义:新工业文明的东莞样本‌

  作为东莞推动制造美学与城市精神融合的创新实践,展览通过“当代艺术实验+城市档案写实”的双轨叙事,解码东莞从“世界工厂”向“文明之城”跃迁的密码‌。策展人表示,东莞以艺术致敬2亿奋斗者的“在场”,既是对改革开放精神的延续,亦是为新工业文明提供“人本导向”的在地化样本——城市文明的最高价值,在于让每个建设者获得尊严与机遇‌。

  反响与评价:跨越南北的文化共鸣‌

  自北京巡展启动以来,展览引发广泛关注。东莞“2亿分之一”代表徐莎莉在观展后感慨:“《海浪》的每一片塑料都像我们曾流过的汗水,此刻被艺术凝固成永恒。”‌ 文化艺术界人士评价,这场展览不仅是对东莞城市精神的当代回响,更以先锋语法重构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集体记忆,为超大城市治理与人文关怀的平衡提供启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5月下旬,后续计划赴上海、深圳等地巡展,持续传递东莞“海纳百川、致敬平凡”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