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邑文脉>正文

南社古村:千年文脉活出新图景‌

时间:2024-10-31作者:小刘阅读:149分类:莞邑文脉

  明清古建筑群的保护与新生‌

  东莞南社明清古村落始建于南宋末年,现存明清古建筑群规模居全国前列,包含25间祠堂、100余间古民居及大量石雕、砖雕、木雕构件,完整保留了岭南传统聚落“以水塘为中心,祠堂林立、巷道曲折”的空间格局‌。近年来,当地通过“工料法”修复古厝,由村民主导修缮工程,既降低成本又提升效率,使青砖黛瓦、镬耳山墙等特色建筑重现生机‌。目前,村落内30余间祠堂及谢元俊故居等名人宅邸已纳入活化利用范围,成为研究岭南农耕文化与宗族社会的“活态博物馆”‌。

5.png

  文旅融合激活古村经济‌

  南社村以“分级利用”策略盘活古建筑资源,形成多元业态:

  非遗活化‌:依托古祠堂打造茶文化雅集、千叟宴等传统活动,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

  文创赋能‌:开发“水船”主题民宿、古风摄影基地,引入高空滑索等体验项目,带动旅游收入年增长30%‌;

  自然教育‌:结合古榕树、溪流生态资源开设研学课程,推广农耕文化实践,形成“古村+生态”特色品牌‌。

  2024年,南社村文旅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较活化前增长5倍‌。

  社区共建共享治理模式‌

  南社村创新“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机制:

  村民主体‌:成立古建筑保护合作社,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手工制作等获得收益,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数字管理‌:建立古建筑三维数据库,对800年树龄古榕、明代围墙等实施动态监测‌;

  文化传承‌:组织青少年学习砖雕技艺、宗祠礼仪,培养非遗传承人23名,延续“聚顺堂”家族精神‌。

  未来展望:打造岭南文化示范区‌

  南社村计划三年内投入1.5亿元推进二期工程:

  科技赋能‌:运用AR技术还原明清市井生活场景,开发“数字祠堂”互动系统‌;

  产业延伸‌:建设岭南传统工艺产业园,引入广绣、灰塑等20项非遗项目‌;

  区域联动‌:串联周边农田、溪流资源,打造“古村-生态-休闲”全域旅游环线‌。

  从“静态保护”到“动态生长”,南社村正以文化基因激活乡村振兴,书写传统村落活化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