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东莞海关近期全面推行“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模式,通过跨关区联动、智慧化技术应用等举措,显著优化企业通关流程,并计划进一步结合RCEP原产地证书等政策工具,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模式:口岸与属地协同监管
东莞海关联合深圳、黄埔等关区,构建“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机制,允许精密仪器、高价值电子元器件等特殊货物在属地完成查验,避免因口岸环境限制导致的货损风险。例如,进口货物可直通企业无尘车间检查,通关时间缩短30%。该模式还支持保税料件在集团内灵活调拨,企业资金占用减少超1600万元。
二、技术赋能:智慧海关提升监管效率
依托AI、大数据等技术,东莞海关建立智慧查验系统,实现“远程无接触”查检。企业通过视频连线即可完成货物检验,整体作业时间压缩80%以上,仓储和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此外,海关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和大数据追踪货物流向,强化全链条风险防控。
三、多元场景:优化企业通关体验
针对供港果蔬等特殊需求,东莞海关推出“果蔬拼装+集中监管”方案,实现蔬果同步申报、查验和放行,运输成本降低30%。同时,通过“白名单”机制和跨关区协作,试点企业物流成本每票节省约千元。
四、未来规划:深化RCEP政策应用
东莞海关计划进一步推广RCEP原产地证书便利化措施,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结合海关总署关于“保税+”新业态的部署,将支持综合保税区外保税维修试点,推动外贸结构优化。
五、企业反响: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台达电子等企业表示,新模式节省了往返口岸的时间和费用,货物投产周期大幅缩短。东莞韬略运动器材公司通过集团内料件调拨,年内节省经营费用超15万元。
结语
东莞海关通过“口岸属地协同监管”模式与智慧化手段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企业减负增效,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随着RCEP等政策红利释放,东莞外贸提质升级有望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