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通过本报民生热线 “22111000” 反映,莞深高速上屯收费站早高峰通行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以前堵得水泄不通,现在虽然车流量依旧大,但车辆一直在缓慢前行”。接到线索后,记者于 8 月 25 日早高峰时段前往该站进行实地体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收费站入口处车辆虽排起了长队,但通行流畅,并未出现长时间滞留的情况。工作人员手持预刷卡设备,在车流中穿梭,为非 ETC 车辆提前发卡;出口处复式机器人快速抬杆,ETC 双天线识别精准,整体通行秩序井然。多位司机向记者证实,该站近期的通行体验 “比以前好了很多”。
据了解,上屯收费站是莞深高速上车流量最大的站点,日均车流量高达 6.8 万车次,此前早晚高峰拥堵问题十分突出。经过东莞交控集团实施的一系列改造措施后,该站高峰时段入口车流量同比提升约 27%,市民的通行感受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车道改造方面,改造前,上屯站入口广场处不同方向车流交织冲突严重,车辆抢道、插队现象频发,这成为制约通行效率的最大瓶颈。松山湖方向和东部快速方向的车流在入口处交汇,极易造成堵塞。针对这一痛点,东莞交控集团在交织口使用加密路锥进行渠化隔断,如同 “交通指挥官” 一般引导车辆各行其道,并增设了清晰的指示标牌,同时配合人员现场指挥。与此同时,将一条入口车道由 3.2 米拓宽至 4 米,专供东部快速路方向的超宽货车直线入站,减少了因车辆跨道变线造成的延误和风险。最具创新性的举措是将一条固定出口车道改造为潮汐车道。该车道可根据实时车流压力,灵活切换为入口或出口模式,实现 “按需扩容”。据了解,潮汐车道入口加装的计重设备保障了货车的通行需求。设置后,高峰时段入口整体通行能力从每小时 2200 车次提升至 2700 车次,效率提升了 22%。
在智能设备与人工服务优化方面,出口车道增设的复式收费机器人提高了自助缴费车辆的通行效率。值得一提的是,10 台收费机器人已安装 “云” 值守系统,远程平台日均快速处理特情约 460 宗,相比现场处置效率提升了 38%。过去设备出现故障、信息不符时,需要等待工作人员现场处理,现在云端客服能够秒级响应。记者了解到,ETC 车道单天线系统升级为双天线系统后,车辆识别率显著提升,误识别、不抬杆的情况大幅减少。同时,收费站增设了特情处理点,专门处理信息不符、余额不足等异常情况,避免因个别车辆滞留引发车道堵塞。在服务方面,高峰期工作人员手持预刷卡设备,主动向排队中的非 ETC 车辆司机发放通行卡,这使得车辆到达入口时无需再停车取卡,实现了 “不停车” 快速通过。另外,安全防控也得到了加强。入口处清晰设置禁行标志,并安装了 “闯入预警系统”,对易散落物及超高、超长货车进行严查劝返,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出入口设置的 24 小时发光警示设施,有效提升了夜间警示效果,预防事故发生。
从车道渠化到潮汐车道,从预发卡服务到云值守机器人,上屯收费站的改变切实体现在每一个通勤者的切身体验中。科技赋能空间,管理激活效率,这条曾经拥堵不堪的城市动脉,如今正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与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