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邑文脉>正文

歌唱动荡的青春

时间:2025-09-29作者:东莞新闻网阅读:8分类:莞邑文脉

  深秋的北京,夜幕早早降临,但城区一家老书店的地下剧场却灯火通明。晚上七点半,能容纳百余人的空间已座无虚席。舞台帷幕缓缓拉开,一架钢琴前坐着一位白发老者,他深吸一口气,手指落下,一串激昂的音符流淌而出。

  “时刻挂在我们心上,是一个平凡的愿望,愿亲爱的家乡美好,愿祖国呀万年长……”

  没有报幕,没有介绍,当这首《歌唱动荡的青春》的旋律响起,台下从耄耋老人到青春面孔,都不约而同地轻声跟唱起来。他们的眼神交汇着一种共同的情感,仿佛被这跨越了六十余年的旋律带回了某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这首歌的旅程始于1958年的苏联。诗人科尔玛诺夫斯基写下了充满理想主义的诗句,作曲家巴赫慕托娃为其谱写了既抒情又豪迈的旋律。它诞生后迅速传遍苏联大地,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而它的中国故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外语学院的学生们最先接触到了这首歌曲,随即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这首歌不同于当时其他苏联歌曲的风格,”今年已八十二岁的俄语教授李维民回忆道,“它既有青春的激情,又有一种深沉的思考,特别是那句‘只要心还在跳动,热血还在流淌’,一下子抓住了我们年轻人的心。”

  很快,这首歌通过大学生群体传播开来。没有互联网的年代,歌曲依靠手抄歌词和口耳相传,竟然在短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清华园的草地上,在北大的未名湖畔,在复旦的林荫道上,到处都能听到年轻人弹着吉他,唱着这首关于青春与理想的歌。

  “那时我们正年轻,”李教授推了推他的老花镜,眼中闪着光,“唱着这首歌,我们讨论着未来,憧憬着为祖国贡献力量。它成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许多苏联时期的歌曲随之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歌唱动荡的青春》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存活下来。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播出了苏联电视剧《战斗的佩庞》,制作方别出心裁地选用《歌唱动荡的青春》作为片头曲。这一选择让这首歌意外地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那时候我上初中,”如今已是独立音乐制作人的张远回忆道,“每天放学就守着电视看这部片子,片头曲一响,就觉得特别振奋。”他不知道这首歌早已在中国流传了三十年,对他而言,这是一首全新的、充满力量的歌曲。

  就这样,这首歌跨越了时代断层,从父辈的青春延续到了子辈的青春。

  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的普及让这首歌迎来了第三次传播高潮。在各大视频网站,不同版本的《歌唱动荡的青春》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在音乐平台,这首歌被收录进各种怀旧歌单;在校园里,年轻人们重新发现了这首老歌的魅力。

  今年二十五岁的小王是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这首歌。“一开始是被旋律吸引,后来查了歌词,觉得很惊讶——原来几十年前的年轻人,和我们有着相似的困惑和追求。”

  去年,小王和同学们组建了一个乐队,在他们的演出曲目中,《歌唱动荡的青春》是保留节目。“我们做了一些改编,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但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内核。”让他意外的是,每次演唱这首歌,无论是同龄人还是年长的观众,都会产生强烈共鸣。

  这首歌为何能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人?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林建国分析道:“从音乐角度讲,这首歌的旋律线条非常优美,既有俄罗斯民歌的宽广,又有进行曲的节奏感,容易上口且令人难忘。而从歌词内容看,它捕捉到了青春的本质——那种面对未知依然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跨越时代和国界的。”

  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场关于“青春与理想”的讨论会上,几位“00后”学生表达了对这首歌的理解。

  “它告诉我们,动荡不安本就是青春的常态,”大二学生陈琳说,“重要的是在动荡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另一位学生补充道:“特别是那句‘永远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奔向远方’,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依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社会学家杨红岩指出,这首歌的持久生命力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在面对世界时都会经历相似的迷茫与坚定、退缩与前进。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捕捉这种共性,从而超越具体的历史语境。”

  回到那家书店的地下剧场,演出已接近尾声。台上的老者——正是原俄语教授李维民——演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中,有年轻人清脆的喝彩,也有老年人激动的叫好。

  一位中年男子扶着年迈的母亲走上前来,老人握着李教授的手说:“谢谢您,让我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而在剧场后排,小王和他的乐队成员们相视而笑。“看,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小王轻声对同伴说,“它能让不同年代的人找到共同的语言。”

  《歌唱动荡的青春》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某个大学的迎新晚会上,在某个城市的音乐节上,在某个朋友的聚会上,这首歌的旋律仍会不时响起。它提醒着每一个听到它的人:青春或许短暂,但青春的精神——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困难的无畏——可以伴随人的一生。

  正如歌中所唱:“即使道路崎岖漫长,我们也要向前方。”这首诞生于上世纪中叶的歌曲,历经六十余载风雨,依然在今天的天空中回荡,诉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

上一篇:樱桃

下一篇:森冤

相关文章:

1.武林外传2025-09-29

2.歌唱动荡的青春2025-09-29

3.森林深处2025-09-29

4.致命禁闭2025-09-29

5.追逐繁星的孩子2025-09-29

6.椰岛情仇2025-09-29

7.梭哈人生2025-09-29

8.病毒禁区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