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国家话剧院实验剧场内座无虚席。当大幕缓缓拉开,一段融合了街舞、说唱与传统戏曲身段的开场表演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这正是原创舞台作品《青春动霸chua》的首演现场。没有知名导演加持,也非经典IP改编,这部由“95后”主创团队独立打造的剧目,却在首演后获得了长达十分钟的掌声,成为近期本土原创舞台作品中一匹不容小觑的“黑马”。
《青春动霸chua》的剧名自带网络时代的俏皮感,但其内容却远不止于浅层的热闹。全剧通过六个互文又独立的故事单元,勾勒出当代青年面对理想、现实、亲情与爱情的复杂生态。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大胆采用“跨次元”叙事手法,将现实场景与虚拟游戏世界交织,借角色之口抛出疑问:“当生活给你设置了无数关卡,你的选择是闯关还是卸载?”这种直击心灵的拷问,引发了在场许多年轻观众的强烈共鸣。
“我们不想做一部‘正确答案’式的剧。”该剧总编剧兼导演、27岁的陈帆在演出结束后表示,“这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充满矛盾与张力:他们既‘佛系’又‘热血’,一边自嘲‘躺平’,一边在深夜为了一个创意咬牙坚持。这种真实的状态,才是我们想呈现的。”为了捕捉这种真实,创作团队历时半年深入高校、创业园区甚至电竞俱乐部,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剧中的多个情节均改编自真实人物经历。
在艺术呈现上,《青春动霸chua》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舞台视觉上,它摒弃了传统话剧的写实布景,转而采用极简的几何框架结构,配合实时投影技术,构建出一个既抽象又极具现代感的表演空间。音乐设计更是融合了电子、摇滚、民谣乃至京剧锣鼓点,这种“混搭”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幕中,一段用京剧念白演绎网络流行语的独白,既荒诞又深刻,巧妙解构了数字时代的话语体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李明霞在观看演出后评价道:“这部剧最可贵的是,它超越了简单的代际标签,没有刻意迎合年轻观众,而是真诚地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它展现的困惑与挣扎具有普遍性,其中的温暖与希望也具有跨越年龄的感染力。这种‘青春’不是被猎奇的对象,而是被平等凝视、深刻共情的主题。”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并未立即离场,而是聚集在大厅继续讨论剧情。“我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影子,”一位大学生观众感慨道,“不是被夸张化的‘青春’,就是普通人的迷茫和坚持。特别是第三幕那个在考研和创业之间挣扎的男生,简直和我室友一模一样。”
据制作人透露,《青春动霸chua》已收到多个艺术节邀约,并将启动全国高校巡演计划。该剧的成功似乎印证了一个现象:当下文化消费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年轻观众并非只追逐明星效应或大制作,真正能触动他们内心的,是那些与自身生命经验同频共振的真诚表达。
从剧场走出,城市已夜深,但关于这部剧的讨论才刚刚开始。正如剧中那句点睛台词所说:“青春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属,而是所有敢于直面生活、依然保有追问勇气之人的共同名字。”《青春动霸chua》的价值或许正在于此:它撕下了贴给年轻人的各种标签,让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成长之路——那条路上有困惑有跌倒,但从不缺少前行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