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莞邑文脉>正文

溺水事件

时间:2025-09-19作者:东莞新闻网阅读:0分类:莞邑文脉

  夏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柏油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七月十五日下午三点,城南滨河公园的亲水平台传来阵阵嬉笑声,几个孩子正在浅水区互相泼水玩耍。谁也不会想到,三小时后,这里将成为一场悲剧的中心。

  “我看到水里好像有件红色T恤在飘,起初还以为是谁扔的垃圾。”目击者赵女士回忆道。当时她正沿着河边步道慢跑,突然觉得水中的“红色物体”形态异常。出于好奇,她停下脚步仔细观察,随即发出一声惊呼——“那是个孩子!”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附近巡逻的保安张建国听到了呼救声。他一边用对讲机呼叫支援,一边冲向亲水平台。“我看到那个小男孩面朝下漂在水面上,离岸边大概有四五米远。”张建国来不及多想,纵身跳入河中。河水比想象中要深,脚下根本探不到底。

  “孩子捞上来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张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他粗糙的手比划着当时的动作,“我按照培训学过的急救知识,把他平放在地上,清理了口鼻中的杂物。”此时,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赶到了现场,有人拨打了120,有人维持秩序,还有几位热心市民协助进行心肺复苏。

  救护车在十分钟后抵达,但对七岁的小宇来说,这十分钟仿佛一个世纪那样漫长。随车医生立即接手抢救,车载监护仪上微弱的心跳曲线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孩子的瞳孔对光还有反应!”医生的这句话给现场人员带来一线希望。

  在医院急诊室,小宇的父母跌跌撞撞地跑来。母亲手里还攥着给孩子新买的卡通水枪,那是原本准备第二天去海边度假的礼物。“我就转身接了个电话,真的就两分钟……”这位年轻的母亲反复说着这句话,哭倒在抢救室门外的长椅上。

  经过三个小时的抢救,小宇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表示由于缺氧时间较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脑部损伤情况。“夏季是儿童溺水高发期,今年这已经是第三起了。”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教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觉得浅水区很安全,实际上哪怕只有十厘米深的水,也足以让幼儿发生意外。”

  事后调查显示,事发区域虽然设有“水深危险”的警示牌,但部分安全设施存在老化问题。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将立即全面检查亲水平台的安全防护网,并增配巡视频次。同时,他们也在考虑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当有单独活动的儿童接近危险区域时会自动发出警示。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根据市卫健委最新数据,今年入夏以来,全市已报告儿童溺水事件11起,其中3起为致命事故。更令人忧心的是,这些事故多数发生在看似安全的公共场所,且有八成家长当时就在附近。

  “溺水发生时往往是安静的。”水上救援队教练王强解释道,“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挣扎呼救场景在现实中很少见,特别是儿童,可能还没来得及发出声音就沉入水中。”他建议家长要时刻保持“伸手可及”的监护距离,而不是远远地看着。

  夕阳西下,滨河公园恢复了平静,但亲水平台旁那一小圈黄色的警戒带仍在风中飘动。几位市民驻足在警示牌前,仔细阅读着安全须知。一位母亲紧紧攥着孩子的手,轻声讲解着上面的内容。或许,小宇的不幸能让更多人意识到,看似温柔的河水也暗藏危险,而最好的救生圈,永远是监护人不离左右的关注。

  专家提醒,暑期期间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选择正规游泳场所,必要时可佩戴质量合格的安全浮具。同时建议将儿童游泳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必修课程,让安全意识从小扎根。毕竟,再及时的救援,都不如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

1.推拿2025-09-19

2.撒坝味道2025-09-19

3.摔角王2025-09-19

4.溺水事件2025-09-19

5.探魔导师2之王者联盟2025-09-19

6.海神密码2025-09-19

7.探灵直播2025-09-19

8.探案录骨笛魔音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