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首次公开回应与东风集团的整合事宜,确认双方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标志着这一央企战略性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该计划引发资本市场对汽车产业链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的广泛关注。
重组方案核心:强化全球竞争力与核心技术自主化
朱华荣指出,此次重组旨在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对汽车央企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目标是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掌握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重组方案与长安汽车“香格里拉”(新能源)、“北斗天枢”(智能化)、“海纳百川”(全球化)三大战略高度契合,未来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研发效率与规模化优势。
针对外界关于“总部迁至武汉”“品牌独立性弱化”等传闻,朱华荣明确表示“部分信息不属实”,强调重组不会改变长安既有品牌布局、技术规划及全球化目标。
市场关注:协同效应与业绩修复预期
尽管重组方案细节尚未完全披露,但资本市场已聚焦其潜在影响:
技术协同:双方在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研发资源整合,或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长安计划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重组可能为此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全球化布局:长安提出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120万辆的目标,重组或通过渠道共享、产能协同助力其拓展国际市场。
财务缓冲:长安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5.37%,但2025年一季度预计利润同比增长12.26%-20.89%,为重组过渡期提供财务韧性。
未来规划:立体化技术投入与产品迭代
朱华荣同步披露长安中长期规划:未来5年将推出50款数智化新车,覆盖SUV、MPV等多元品类;投入超200亿元发展飞行汽车,2025年底完成试飞;计划10年内斥资千亿探索人形机器人、陆海空立体出行方案。
行业观察
此次重组被视为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分析认为,央企整合可破解重复投资与资源分散难题,尤其在智能驾驶、新能源等“烧钱”领域形成合力。但如何平衡品牌差异化运营、管理协同等挑战,仍需后续观察。长安与东风的“强强联合”能否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或将成为2025年汽车行业最大看点之一。